- · 《时代报告》栏目设置[06/29]
- · 《时代报告》投稿方式[06/29]
- · 《时代报告》征稿要求[06/29]
- · 《时代报告》刊物宗旨[06/29]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1978年:湘乡万字报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湘潭传媒网8月14日讯 (记者 马罗莎)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华民族正在伟大复兴道路上阔步前进。而在四十年前的1978年,四人帮
湘潭传媒网8月14日讯(记者 马罗莎)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华民族正在伟大复兴道路上阔步前进。而在四十年前的1978年,四人帮刚刚粉碎,万里河山百废待兴,亿万民众踌躇不前,农村更是残败凋敝。1978年6月23日,由湖南省湘乡县委组织撰写的《关于认真落实党的政策,努力减轻农民不合理负担的报告》引发了全国震动,犹如一记春雷,揭开了全国上下为农民减负,农村承包到户的序幕。
在湘乡市档案馆,精心保存的中共中央转发湘乡县委《关于认真落实党的政策,努力减轻农民不合理负担的报告》,以及人民日报连发的三条社论:《落实党的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湘乡经验一定要落实》、《落实湘乡经验要上下一齐动》,将这位年近八旬的报告执笔者谭庆云的记忆拉回到了四十年前。
当时的湘乡县月山镇羚羊大队,坐落在湘乡最高峰褒忠山上,人均耕地更是全县倒数第一,仅有的耕地都是在山坡上,在这样的大形势下,土地贫瘠的羚羊大队,更是挣扎在生死边缘。近一千口人,只有水田652亩,旱土130亩,每年还要上交国家近20万斤的统收粮。
一直对湘乡农民的情况十分熟悉的谭庆云经过测算,当时湘乡有70万人,只有三万斤粮食可以分配,每个人每年只有四百多斤的口粮,七十万农民每年收入只有64块钱。
而此时,浩大的农田基本建设工程,各种非生产性建设项目,效益低下的社队企业,文教、卫生、交通等有关部门无偿平调劳力、资金和物资,造成了“上下左右齐向生产队伸手、四面八方都挖生产队墙脚”的局面,不少农民辛苦一年,结果是“一个工价八分钱,决算倒欠口粮钱”,农民的积极性也降到了历史的冰点。
在湘乡县委主要负责人的指导下,时任湘乡县委宣传部新闻干事的谭庆云和湘潭地委的“笔杆子”章彦武被指定为报告的起草者。因为第一手资料丰富,两人又对农村生活又非常了解,写起来相当顺利。《关于认真落实党的政策,努力减轻农民不合理负担的报告》一万余字,一个晚上就出炉了。
让谭庆云没有想到的是,“调研报告‘五一’节前送到北京,一个多月后中央就批转了。”1978年6月28日,中共中央以37号文件正式批转湘乡县委的报告,并作了长达2500多字的批示。批示郑重指出:湘乡县委提出的问题,是一个在全国相当多的地方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各地都应该参照湘乡的经验,根据当地情况,认真解决好这个问题。批示中还明确了“为农减负”和参照湘乡经验的10条政策措施。人民日报在接下来的五个月时间里发表了《落实党的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湘乡经验一定要落实》、《落实湘乡经验要上下一齐动》3篇社论。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了发展农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改革的进程。而此时,褒忠山上的羚羊大队,教过几年书回到家的21岁的年轻小伙龚尧义,临危受命代理蒿叶冲生产队长,开始了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验。
名包到组,暗包到户,湖南省第一个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偏远的羚羊大队里紧锣密鼓地实施了起来,村民们的积极性也一下子高涨了起来。
三十年没交过国家粮的羚羊大队,终于不用再吃国家的补助粮了,在1978年,湘乡尽管经历了百年一遇的大旱,但粮食不仅没有减产,反而创下了增产的历史记录――增产5500多万公斤,结束了粮食产量连续4年徘徊不前的局面。短短三年,粮食总产量也从1977年的五亿斤翻了一番, 1980年达到了十亿斤。农民的年收入,从年人均64元,到了2018年的人均两万余元,收入翻了三百多倍。
文章来源:《时代报告》 网址: http://www.sdbgzz.cn/zonghexinwen/2020/0725/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