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视点|四个月1600份报告:“环评批发”需严惩

来源:时代报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做一本环评报告书一般需要数月,做一份报告表也得花7-10天。但据央广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山东锦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唯一的一名叫靳海燕的环评工程师,却在4个月负责编制

做一本环评报告书一般需要数月,做一份报告表也得花7-10天。但据央广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山东锦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唯一的一名叫靳海燕的环评工程师,却在4个月负责编制了63本环评报告书和1541本环评报告表。对此,生态环境部日前回应,环境部已经按照报告书100%的比例纳入环评文件复核。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制度之一,目的是要对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论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治措施和对策。作为约束项目和园区准入的法治保障,环评是守住第一道防线的“把关人”。令人惊讶的是,环评报告竟已“注水”到,一个环评师四个月能赶出1600余份的地步!这相当于一天不休息,每天也要赶出十几份报告来,质量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能做的大概只有复制粘贴,然后打印装订。

环评报告上一次引发广泛关注,是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官网公布的《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公众参与公告》事件——明明是深圳湾新航道的环评报告,里边却出现了35次“湛江”字样。如今想来,相比四个月赶出1600余份环评报告的“速度”,环评报告连地名都不改,也就难怪了,实在是没时间啊,一天要出十几份呢。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已有环评机构5700余家,环评师余名。相比越来越严格的环保监管带来的巨大环评市场需求,环评师无疑是稀缺的。于是,很多环评师出借自己的环评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给没有持证环评师的机构做项目,自己只负责在报告上签字,连内容都来不及审核。最省事的办法,则是通过复制粘贴其他项目的环评报告,批量生产、粗制滥造环评报告。

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机构“弄虚作假”首次纳入刑法定罪量刑。四个月赶出1600余份环评报告,不再只是有悖职业道德,而是已经涉嫌犯罪。事实上,这些年来,生态环境部一直在打击环评文件弄虚作假和粗制滥造行为,但从实际结果来看,效果并不明显。期待环评弄虚作假入刑,能够起到更大的震慑作用,不让环评成为形式主义,不让环评师成为签字机器。

值得一说的是,发现此次事件的,并不是监管部门,而是一家环保组织。他们收集了公开过的环评报告书、报告表,做了自己的数据分析系统。事实上,这些报告书、报告表,公开的时间都很短,要收集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像深圳湾新航道项目那样,在公示期就被公众关注到的更少。无论怎么复制粘贴,被发现的风险并不高,恐怕是某些环评机构和环评师敢于搞“环评批发”的重要原因。

正如法院裁判要在裁判文书网上永久公布,全国所有环评信息也有必要在统一的网站上进行永久性公开。如果需要,所有人都能调取相关信息,查看每个环评师每年出了多少份报告,又有哪些过于“相似”。大数据时代,论文可以查重,环评报告过于“相似”,要发现并不难,关键是要真正将环评文件全部纳入大数据智能校核,同时加大环评文件复核力度,特别是对问题环评师的惩戒力度。

(作者 斯传,摘自《北京青年报》)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文章来源:《时代报告》 网址: http://www.sdbgzz.cn/zonghexinwen/2021/0302/1013.html



上一篇:Redmi K40 Pro体验报告:这次实在太「狠」了
下一篇:四个月1600份报告:“环评批发”需严惩

时代报告投稿 | 时代报告编辑部| 时代报告版面费 | 时代报告论文发表 | 时代报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时代报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